大疆:起诉美国国防部!
这已不是中企第一次起诉美国国防部。
国际电子商情21日讯 据外媒报道,美国东部时间10月18日,中国无人机企业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就被错误列入CMC制裁清单对美国国防部提起诉讼。大疆称这一认定是错误的,并给这家公司造成了重大财务损失;并要求华盛顿的地区法官下令将其从该清单中移除。
事实上,这已不是中企第一次起诉美国国防部。今年8月16日,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就被列入“黑名单”起诉美国国防部。5月,禾赛科技在美国提起诉讼,对美国国防部的指控进行有力回击。8月,美国国防部已经正式决定将禾赛科技从其所谓的“黑名单”中剔除。
有评论指出,上述举动不仅彰显了中国科技企业对自身技术创新的坚定捍卫,更是一次对国际贸易中不公待遇的有力反击!
大疆披露起诉五角大楼细节
美国“政治新闻网”19日报道称,大疆是在美国当地时间18日通过在美律师事务所宝维斯向华盛顿特区地方法院提起诉讼的。在诉讼中,美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以及美国防部负责工业基础政策的助理部长劳拉·泰勒-凯尔都被列为被告。
美国国防部所谓“CMC清单”(全称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 List),是对美国实体和企业的警告,即它们与名单中的企业开展业务存在“国家安全风险”。
根据一份长达56页的大疆起诉状,大疆方面详述了美国国防部将其列为“军工企业”的不合理性,以及美国国防部种种违反美国法律的做法。大疆在本次诉讼中对美国防部将大疆指定为“中国军工企业”的决定提出质疑——大疆仅销售“消费级和商业级”无人机,而非军用无人机。
起诉状还透露,大疆通过外部法律顾问,在超过16个月的时间里试图与美国国防部沟通。 但是,美国防部仍拒绝进行有意义的沟通,拒绝提供指控理由,并无视大疆的会面请求。在未通知的情况下,美国国防部于2024年1月31日再次将大疆指定为“军工企业”。
今年9月6日,大疆在确定没有其他合理选择后,通知美国国防部,该公司计划寻求司法救济。直到此时,美国国防部才提供了一份“礼貌性”的内部报告副本,其中包含了将大疆指定为“中国军工企业”的完整理由。
在起诉状中,大疆方面认为,美国国防部这份日期为2023年11月的报告包含了一系列零散的说法,完全不足以支持对大疆是“军工企业”的认定。报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中包括采用了错误的法律标准,混淆了拥有常见中文姓名的人物,并依赖陈旧的所谓事实和缺乏说服力的关联,这些都远远不足以证明大疆是一家“军工企业”。
此外,大疆的产品经过第三方咨询公司的分析已验证其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措施。美国内政部、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土安全部以及国防部都进行过类似的验证。
大疆在诉讼中还表示,由于美国国防部的“非法和错误决定”,该公司“失去了商业交易,被污蔑为国家安全威胁,并被禁止与多个联邦政府机构签订合同”。该公司补充说,“美国和国际客户已终止与大疆的现有合同,并拒绝签订新合同”。
大疆与美国交锋的这些年
大疆是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占美国商用无人机总销量的一半以上。事实上,美国对大疆的制裁和打压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包括限制销售、列入实体清单等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损害了大疆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中美之间的正常经贸合作。
2016年,美国议员以“网络数据安全”为由提案限制大疆。由于大疆产品的性能和价格优势,美国未能找到替代产品,禁售提案未获成功。
2017年,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大疆公司拉入实体清单,并对其进行技术调查,表示大疆是涉军产品,不准军方购买。由此开始长达一年的制裁。
2018年,美国国防部全面下令,要求所有下属部队停止采购和使用大疆的无人机。8月,Autel Robotics(道通智能美国公司)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请,指控大疆侵犯其专利权,请求ITC发起337调查并发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2019年11月,美国政府出于网络安全的担忧,强制停飞800多架中国制无人机。
2020年,美国商务部以“违反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将包括大疆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历时两年,美国公布对大疆的337调查结果,最终未发布禁令。
2023年3月,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呼吁拜登政府对中国无人机,包括从其他国家转运进入美国的中国无人机征收更高的关税,并采取新的激励措施来促进美国无人机制造商的发展。
2024年6月14日,共和党众议员Elise Stefanik发起大疆禁令,称“大疆带来了不可接受的国家安全风险,早就应该将中国制造的无人机从美国撤出”。17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禁止中国大疆的无人机未来在美国销售的法案,即《反制中国无人机法案》。
7月,美国参议院决定将中国大疆无人机排除在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的禁令之外。
9月,美国众议院投票决定禁止大疆创新的新型无人机在美国运营。
2024年10月,大疆因被错误列入CMC制裁清单对美国国防部提起诉讼。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干预市场行为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中企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不仅是为了捍卫自身正当合法利益,也是为了全球总体经贸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