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芯片帝国兴衰史,寻中国半导体产业破局之路
日本半导体产业既有霸占世界半导体王座七年之辉煌,亦有走下神坛打落尘埃之20余年悲伤。我近二十年产业阅历,领悟到美国硅谷模式实难以复制,然日本追赶模式可资学习。
昨天的日本,是一手打造了曾经让美国感到深深威胁并痛下杀手阻击的庞大半导体帝国;放眼全球,日本半导体这一“舍得一身剐,肆把美国半导体拉下马”的霍霍战绩,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战后的日本,政府采取“官产学研”的运行机制,大力干预和引导产业发展,综合运用外资政策、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学习、引进、模仿、改进美国先进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半导体技术创新体系和完备产业体系,用30年时间超越了美国半导体师傅,并长期主导全球半导体产业。
以【日本半导体】史为镜,可以知【中国半导体】产业得失。
试举一例。今天我们都在说化合物半导体我们跟全世界在同一起跑线上,其实不然。
1978年我国科学家代表团曾访问日本,深度调研日本砷化镓、氮化镓乃至碳化硅等半导体材料及相关工艺和设备情况,日本被访企业坦言他们正全力学习吸收美国的化合物半导体技术,并在工艺和设备上都取得了部分突破。这就反映了两个事实:
其一,化合物半导体乃至第三代半导体,中国与世界并不在起跑线,比世界先进水平少了数十年积累,咱们不能误判形势。
其二,咱们的科学家早在40多年前就充分接触了世界前沿并进入产业化阶段的化合物半导体技术,但并没有有效地转化为我国的半导体工业实力,说明咱们之前科技、产业两层皮脱节问题很严重。
我非常急切地研究日本半导体的兴起、成长、壮大、回落,解剖日本半导体的70年历史,并尽我所能地提出对我国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印证建议。
两国相似之处太多,譬如日本半导体腾飞的技术模式是“引进赶超”,中国今天也走的类似技术模式;日本半导体发展模式是“民用电子带动”,中国显然亦是;日本半导体经营模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市场导向、国产替代”,七八十年代是“市场导向、走出国门”,市场导向咱们也是,但咱们现在定位在“国产替代”。
放眼过去,日本70年半导体产业一路走来,有颇多故事,有颇多可资借鉴之处。展望未来,合作则赢。这个地球上,古今中外,就是无时不刻的合众连横。
今天的日本依旧是半导体强国,半导体材料仍然一枝独秀引领全球,设备也处于国际领先,但数百种芯片产品以及制造和封装测试环节,已经有沦落到无足轻重的风险。
日本半导体与谁联合,是与仍在警惕日本重新崛起挑战王座的美国,还是与拥有全球最大客户市场、人才储备和资本市场的中国,这是一个浅显的问题,但在全球地缘政治面前又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严肃的问题。